科创板成长层(简称“科创成长层”)是于2025年7月13日正式推出的制度创新,旨在为未盈利但具备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专属融资通道,是科创板深化改革的标志性举措。
科创成长层通过分层管理、动态调出、风险隔离机制,平衡了包容性与投资者保护,推动资本精准投向硬科技前沿领域。首批32家企业总市值超1.1万亿元,2024年营收增速达24%,印证了其作为“孵化器”的潜力。
未来随着更多未盈利企业上市,科创板将加速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2025年7月13日发布的《科创板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首批纳入科创成长层的32家企业均为科创板存量未盈利公司(即尚未“摘U”的企业)。这些企业覆盖、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具体名单及行业分类如下:
一、32家企业完整名单(按行业分类)
1. 生物医药(20家,占比62.5%)
创新药企:泽璟制药、、前沿生物、、、、亚虹医药、、、益方生物、盟科药业、智翔金泰
高端医疗器械/服务:天智航(手术机器人)、诺诚健华(肿瘤疗法)、和辉光电(OLED医疗显示)
CRO/CDMO:暂未明确单列,但行业统计包含相关企业
2. 半导体(6家,占比19.3%)
芯片设计:寒武纪(AI芯片)、翱捷科技(通信芯片)、裕太微(以太网芯片)、慧智微(射频芯片)、盛科通信(交换芯片)
材料与制造:芯联集成(晶圆代工)、中巨芯(电子化学品)
3. 人工智能/高端装备(6家,占比18.2%)
AI技术:云从科技(计算机视觉)、云天励飞(AI算法)、星环科技(大数据平台)
智能硬件:奥比中光(3D视觉传感器)、青云科技(云计算)、精进电动(电驱动系统)
机器人及新能源:埃夫特(工业机器人)、亿华通(氢燃料电池)
二、关键背景信息
- 纳入依据所有企业均为科创板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扭亏的存量公司,无需额外审核,自动转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未盈利企业(如沐曦集成电路、禾元生物)未来上市后将直接进入该层。
- 标识与调出规则股票标识:简称后缀“U”,存量企业标“成1”(如“成1-寒武纪-U”),新企业标“成”。调出条件:存量企业:首次实现盈利即调出(如奥比中光2025年一季度已盈利)。新企业:需满足“两年累计净利润≥5000万”或“一年盈利且营收≥1亿”。
- 行业特征与风险生物医药企业占比最高(62.5%),因研发周期长、资本投入大,典型如百济神州2024年亏损49.78亿元。半导体企业聚焦“卡脖子”环节,如EDA工具(概伦电子)、硅片(沪硅产业)等,依赖技术突破实现国产替代。
三、政策意义
科创成长层通过分层管理增强科创板包容性,为高研发投入的未盈利科技企业提供持续融资支持。首批32家企业总市值超9000亿元(截至2025年6月),2024年整体营收增速达24%,印证了资本赋能科技创新的有效性。未来随着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容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更多硬科技企业有望加入该层级。
免责声明
本文所述内容部分引自DeepSeek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依据自身独立判断,而非单纯依赖本文信息。东亚前海证券对于所提供信息的精确度和完整性不承担保证责任,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