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分析最大回撤和波动率,核心是通过这两个指标判断基金的 “风险承受门槛”,帮你避开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产品,具体拆解如下:
一、先懂指标含义:知道它们在说啥
最大回撤:指基金过去某段时间内,从历史最高点跌到最低点的 “最大跌幅”。比如某基金一年前最高净值 1.5 元,后来跌到 1.2 元,最大回撤就是(1.5-1.2)/1.5=20%,代表你如果在高点买入,最多可能浮亏 20%。
波动率:衡量 “上下波动的剧烈程度”,数值越高,说明变化越频繁、幅度越大,比如月波动率 5% 的基金,比波动率 2% 的基金,每月净值涨跌更猛。
二、怎么分析:结合自身和基金类型看
1. 最大回撤:重点看 “你能扛住多少浮亏”
先明确自己的承受力:比如你最多能接受 10% 的浮亏,那优先选近 3 年最大回撤≤10% 的基金;如果能扛 20%,可放宽到≤20%。
结合基金类型对比:不同类型基金回撤差异大,不能乱比 ——
比如、,最大回撤通常≤1%,要是某短债基金回撤超 2%,就可能有风险(比如踩雷债);
、,近 3 年最大回撤一般在 15%-30% 之间,要是某同类基金回撤超 40%,说明风控可能较弱,或风格太激进。
看回撤后的 “恢复速度”:同样是 20% 回撤,A 基金 3 个月就涨回高点,B 基金用了 1 年,说明 A 基金抗跌后修复能力更强,风险相对更可控。
2. 波动率:重点看 “你能不能接受频繁涨跌”
先判断自己对波动的耐受度:比如你看到基金每天涨跌 2% 就心慌,那要选近 1 年波动率≤15% 的基金;如果能接受短期涨跌,可考虑波动率 15%-25% 的产品。
结合投资周期看:短期投资(1 年内)要选低波动率基金(比如波动率≤10% 的短债基),避免波动大导致赎回时亏本金;长期投资(3 年以上)可接受稍高波动率(比如 15%-25% 的指数基、主动股基),因为长期能平滑短期波动,高波动反而可能带来高收益。
别只看高波动:有些基金波动率高,但不是 “良性波动”(比如靠押注单一板块暴涨暴跌),这类基金风险高,要结合基金持仓(比如是否集中在高波动行业)进一步判断。
三、关键提醒:别单看一个指标
两个指标要结合用:比如 A 基金最大回撤 20%、波动率 25%,B 基金最大回撤 15%、波动率 30%——A 基金虽然回撤稍大,但波动更平缓,持有体验可能比 B 基金(回撤小但涨跌频繁)更好;
同时还要结合基金的 “长期收益”:不能只选低回撤、低波动的基金(比如货币基金),如果收益也低,可能跑不赢通胀,要找 “收益尚可、风险适配” 的平衡款。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如还有不明白的欢迎右上角点击【+微信】,我为您进行一对一专业解答,还能 免费为您定制专属的私人财富规划配置,让您的财富稳定持续增值。
发布于2025-8-29 23:29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