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基础薄弱:缺乏抵质押物,财务透明度低,难以通过传统信贷审核。核心企业配合度不足:核心企业不愿公开应付账款数据或参与确权,导致金融机构难以评估风险。信息不对称:供应链数据分散(如物流、交易信息未打通),金融机构尽调成本高。融资成本高:中小微企业议价能力弱,金融机构因风险溢价提高利率或附加费用。法律和操作风险: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仓单法律效力等存在区域差异,处置流程复杂。
发布于2025-5-27 08:33 郑州
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多方面主要障碍。一是信用信息获取难,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全面、准确掌握中小微企业真实信用状况和经营数据,增加了放贷风险评估难度。二是核心企业配合度低,核心企业可能因自身利益、管理成本等因素,不愿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影响业务推进。三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专业人才匮乏,很多金融机构缺乏既懂金融又了解供应链运行的复合型人才。四是技术应用不足,部分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低,导致业务流程繁琐、效率低下。
针对这些障碍,建议如下:政府搭建统一的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整合工商、税务等多部门信息,供金融机构查询。推动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给予核心企业适当激励政策,提高其配合积极性。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金融机构与高校、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定制化课程培训。金融机构加大科技投入,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融资业务线上化、自动化审批,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发布于2025-6-21 10:51 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