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老股民可能不太愿意购买ETF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包括投资习惯、投资目标、对市场的理解以及对ETF产品的认知等。如果您有更具体的问题,也可以找专业的,证券公司有专门的客户服务团队,可以为小白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
以下是老股民为何不太愿意买ETF的原因:
1、追求:许多老股民倾向于通过选股来追求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即Alpha)。他们相信凭借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经验,可以挑选出表现优异的个股,而ETF旨在复制的表现(Beta),对于寻求超额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吸引力较小。
2、缺乏灵活性:ETF的价格波动与标的指数紧密相关,投资者无法通过选择买卖时点来获得超越指数的表现。相比之下,个股交易提供了更多的策略空间,比如择时交易、等,这些是老股民常用的技巧。
3、对ETF的认知不足:一些老股民可能对ETF这种相对较新的不够了解,包括其运作机制、费用结构、税务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方式。
4、偏好主动管理:部分老股民喜欢参与到公司的研究中去,享受寻找被低估股票的过程,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获取回报。而ETF属于被动管理产品,不需要投资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决策。
以上是我对老股民为何不太愿意买ETF?的解答,如果您希望提升您的理财收益,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为新客户提供专属的新客理财券。此外,您还将享受到一对一的专业理财咨询服务,帮助您制定更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发布于2025-3-17 22:14 天津


你好,老股民不太愿意买 ETF,一般更倾向于购买股票或主动管理型基金,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对主动管理型基金更熟悉:许多老股民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他们相信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和投资策略,认为通过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操作能够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相比之下,ETF 属于被动跟踪指数的基金,其收益主要取决于所跟踪指数的表现,缺乏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这与老股民传统的投资理念和习惯不符。
缺乏对 ETF 的深入了解:ETF 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金融产品,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有部分老股民对其了解不够深入。他们可能对 ETF 的交易机制、投资策略、风险特点等方面存在认知误区或疑惑,例如不清楚 ETF 的实物申赎机制,或者对其跟踪指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存在疑虑,从而导致不敢轻易投资。
偏好个股投资:老股民通常有自己的一套选股方法和投资策略,他们喜欢通过研究公司的基本面、行业前景、财务状况等因素来挑选个股,享受从众多股票中挖掘出潜力股的过程,并期望通过个股的上涨获得较高的收益。而 ETF 投资的是一篮子股票,其收益是整个指数成分股的平均收益,相对较为平稳,难以获得像个别强势股那样的高额回报,这对于追求高收益的老股民来说缺乏吸引力。
交易灵活性受限:虽然 ETF 可以像股票一样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交易,具有较高的交易灵活性,但与直接买卖股票相比,仍存在一些限制。例如,ETF 的交易价格是实时变动的,但在交易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溢价或折价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此外,ETF 的交易规则和手续费等方面也与股票有所不同,老股民可能需要花费时间去适应这些差异,否则可能会在交易过程中面临一些不便。
担心市场风险集中:ETF 紧密跟踪特定的指数,其投资组合相对集中于该指数的成分股。如果该指数所涵盖的行业或板块出现系统性风险,那么 ETF 的净值将会受到较大影响。老股民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可能更注重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他们担心投资 ETF 会将风险集中在特定的指数成分股上,而无法像投资多只不同类型的股票或基金那样有效地分散风险。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理财方面的资料,可以右上角点击微信咨询,我们这边有理财实战群,非常适合初学者,还有资深投顾老师一对一伴投指导,可以推荐给您。
发布于2025-3-24 18:12 北京




资深经理
同城顾问

资深-何经理
同城顾问
您好,首先要知道什么是ETF基金,全称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是一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老股民对传统的股票已经习惯,新股民ETF的接受程度较高。
发布于2025-4-11 22:34 宁波
您好,老股民不愿意买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与其投资习惯、认知偏差及ETF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这一现象:
一、投资习惯与认知差异
主动选股的惯性思维
老股民长期习惯于自主选股,享受通过技术分析、基本面研究或消息面捕捉个股机会的过程。他们认为通过个人能力可以战胜市场,而ETF的被动跟踪指数属性(如沪深300ETF)被视为“放弃主动权”,缺乏挑战性和成就感。
案例:某资深投资者表示:“买ETF就像把钱交给别人打理,不如自己挑股票更有把握。”
对收益预期的落差
ETF的收益通常与市场整体表现挂钩,年化收益率多在5%-15%之间,而老股民往往追求个股短期爆发性收益(如连续涨停板),认为ETF的“平均收益”吸引力不足。
数据对比:2024年沪深300ETF年化收益约8.7%,而部分热门个股年涨幅超100%(如某AI芯片股上涨136%)。
二、对ETF的认知误区
“分散即平庸”的偏见
ETF通过分散持仓降低风险,但老股民可能认为分散投资等同于收益平庸,更倾向于集中持股博取。
典型观点:“买ETF不如重仓看好的几只股票,赚得更多。”
低估ETF的灵活性
部分老股民误认为ETF只能长期持有,忽略其可日内交易(T+0)、行业轮动等策略价值。例如,券商ETF在牛市初期常快速上涨,但老股民更倾向直接买入券商股。
信息透明度不足的担忧
ETF持仓分散(如中证500ETF含500只成分股),老股民难以逐家分析,更偏好研究单一公司(如财报、管理层动向)。
发布于2025-4-13 17:25 成都


老股民对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接受度相对较低,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投资习惯和认知差异,也有市场环境和收益预期的因素。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老股民的典型投资思维
追求“超额收益”,看不上“平均收益”
老股民多年炒股,往往相信自己能通过选股、择时、技术分析跑赢大盘,而ETF(尤其是宽基指数ETF)只能提供市场平均收益(如沪深300年化8%-10%)。
心理落差:习惯了单只股票单日涨停(+10%)的刺激,难以接受ETF年化10%的“平淡”。
偏好“主动控制权”
ETF是被动投资工具,成分股和权重由指数规则决定,老股民更享受自己选股、调仓的过程,认为“主动操作才能体现水平”。
历史经验影响
部分老股民在早期(如2007年、2015年)通过炒作题材股、小盘股获利,形成了“小盘股=高收益”的路径依赖,对ETF的分散化持仓不感兴趣。
二、ETF的“劣势”在老股民眼中的放大
无法“逆市翻盘”
在熊市中,老股民可能希望通过押注个别超跌股快速回本,而ETF只能跟随市场下跌。
缺乏“故事性”
个股有题材、庄家、消息面等炒作逻辑,而ETF(如沪深300ETF)的涨跌直接挂钩宏观经济,显得“缺乏想象空间”。
手续费误解
部分老股民认为ETF的管理费(0.5%左右)是“白交钱”,却忽略了频繁交易股票的手续费、印花税成本更高。
三、市场环境与ETF的错配
A股散户化特征明显
长期以来,A股波动大、投机性强,个股短期涨幅远超指数(如妖股一个月翻倍),ETF的稳健性反而不受青睐。
行业ETF的局限
老股民若想押注行业,可能直接买龙头股(如宁德时代而非新能源ETF),认为ETF包含“杂质成分股”(如行业ETF中混入低相关性股票)。
ETF工具认知不足
部分老股民对ETF的套利、杠杆、跨境等进阶功能(如黄金ETF、纳斯达克ETF)不了解,仅将其视为“低收益版指数基金”。
四、老股民何时会考虑ETF?
资金规模扩大后
大资金难以通过个股分散风险,ETF成为配置工具(如千万级账户用沪深300ETF打底)。
投资精力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或时间减少,部分老股民从“主动选股”转向“被动持有”。
市场教育深化
注册制推行后,个股分化加剧(如美股化),老股民逐渐意识到跑赢指数越来越难。
五、数据对比:ETF vs 个股维度ETF个股收益特征市场平均收益(β收益)可能超额收益(α收益)风险分散风险(黑天鹅影响小)集中风险(可能退市)操作难度无需择时、选股需研究公司、跟踪消息流动性高(可日内交易)依赖个股成交量成本低(管理费0.2%-0.5%)高(印花税+佣金)六、给老股民的建议
配置部分ETF作为“压舱石”
用宽基ETF(如510300)替代现金管理,避免空仓踏空。
尝试行业ETF替代高风险投机
例如:看好AI但不知选哪只股,可买人工智能ETF(515980)降低个股暴雷风险。
学习ETF进阶策略
如利用跨境ETF(如513500)对冲汇率风险,或通过黄金ETF(518880)避险。
总结
老股民对ETF的“冷落”本质上是投资理念与市场阶段的冲突:
在高波动、高投机性市场中,个股短期收益可能碾压ETF;
但在长期注册制、去散户化趋势下,ETF的稳定性和低门槛优势会逐渐凸显。
如果老股民能跳出“必须战胜市场”的执念,ETF反而是规避风险、保存实力的优质工具。
发布于2025-4-18 09:39 三亚


投资习惯、投资目标、对市场的理解以及对ETF产品的认知等。
发布于2025-4-19 12:38 南京
老股民首先认为自己的交易经验比较丰富,可以选择到更好的股票标的,其次应该是认为ETF波动太小,不够刺激。
发布于2025-4-19 17:18 武汉
老股民(尤其是A股市场的资深投资者)对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接受度相对较低,背后有多重原因,既与投资习惯有关,也与市场环境、收益预期等因素相关。以下是具体分析:
1. 追求超额收益,看不上“平均收益”
老股民的特点:
许多老股民经历过A股早期的暴涨暴跌(如2007年、2015年牛市),更倾向于通过择时、选股、打板等主动策略追求短期高收益,甚至“十倍股”。
ETF的局限性:
ETF是被动跟踪指数的工具(如沪深300、中证500),收益与市场同步,长期年化收益率通常在8%-12%(取决于指数)。对习惯“暴利”的老股民来说,这种收益显得“平庸”。
2. 对主动选股的“控制感”依赖
心理因素:
老股民往往对自己的选股能力有强烈自信(即使实际收益未必跑赢指数),享受研究个股、挖掘题材的过程。ETF的“被动投资”剥夺了这种参与感和掌控感。
案例:
部分老股民偏好押注小盘股、重组概念股等,认为ETF无法捕捉这类“超额机会”。
3. 对ETF的认知偏差
误解1:ETF=低风险低收益:
许多老股民将ETF等同于“债券型基金”,认为其波动小、收益低。实际上,行业ETF(如新能源、半导体)或杠杆ETF的波动可能远高于个股。
误解2:ETF无法做T+0:
实际上,部分ETF(如跨境ETF、黄金ETF)支持T+0交易,但老股民可能不了解规则。
4. 交易习惯与流动性偏好
A股特色炒作:
老股民更熟悉“炒小、炒新、炒差”的A股风格(如ST股、次新股),而ETF的走势更贴近指数,缺乏个股的高换手率和题材炒作空间。
手续费误区:
部分老股民认为ETF交易费率“不划算”(需支付佣金和买卖差价),但实际上ETF费率通常低于主动基金。
5. 市场环境与历史路径依赖
A股散户化历史:
过去A股市场有效性较低,主动选股更容易跑赢指数(如2015年前)。老股民的策略形成于那个阶段,难以适应近年来指数化投资的趋势。
缺乏赚钱效应示范:
早期ETF产品较少(如2005年首只ETF才出现),且宣传不足,老股民缺乏身边“ETF赚钱”的真实案例。
6. 对分散风险的排斥
集中押注心理:
部分老股民认为“分散投资=平庸”,更喜欢重仓少数看好的股票,而ETF的分散持仓(如沪深300含300只股票)不符合这种心态。
为什么年轻投资者更接受ETF?
信息透明:ETF持仓公开,避免个股“黑天鹅”。
省时省力:无需深入研究个股,适合职场人群。
费率优势:管理费通常0.5%以下,低于主动基金(1.5%)。
总结
老股民对ETF的“冷淡”本质上是投资理念的代际差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投资方式:老股民的策略适应了过去的市场环境,而ETF的兴起反映了市场逐步成熟、散户机构化的趋势。
未来可能转变:随着A股有效性提升(如注册制推行),跑赢指数难度加大,部分老股民可能会逐步配置ETF作为资产组合的“压舱石”。
如果老股民能克服认知偏差,将ETF用于行业轮动(如通过证券ETF捕捉牛市)、对冲风险(如黄金ETF),或许能打开新思路。
本文所述内容纯属个人分享,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依据自身独立判断,而非单纯依赖本文信息。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发布于2025-4-28 15:16 杭州


您好,老股民买ETF的也非常多,很多ETF这一轮行情中收益也是非常不错的,需要了解加我微信
发布于2025-5-5 11:27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