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预判企业的商誉风险?

还有疑问? 16850 位专业答主在线答疑

立即追问
该如何预判企业的商誉风险?
叩富问财 · 1878浏览 · 2个回答

蜀经理 股票

帮助9066好评422入驻7年

首发回答
一、商誉评估方法的讨论
  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评估方法主要为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对商誉的评估亦沿用这3种方法。
  (一)成本途径成本途径是从企业创立商标,形成商誉的各种成本和费用入手,计算其现时条件下的重置完全成本,再加除各种损耗(主要是各种经济损耗)估算出商誉的价值。
  商誉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但其价值却与投入成本并无直接的对应关系。人们判断一家企业的商誉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并不是看它的成本,而主要是看它能不能创造效益,有没有市场竞争力,这就使得成本途径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而很少采用。在采用成本途径时,分析人员需要估计再创造目标商誉无形资产的构成要素所需要的现行成本。最常用的成本途径通常称为要素构成法。要素构成法的第一步是罗列构成目标商誉的各个要素;第二步是估算再创造每个要素所需的成本。此方法是建立在商誉作为存置资产和备用资产的价值概念基础上的。
  再创造与目标商誉相关的持续经营企业的所有要素时,常用要素构成法对该期间内创造的预期收益(例如机会成本)进行分析。
  (二)市场途径
  市场途径是通过与各参照物的比较并调整差异而得出的结果。
  市场途径有两种常用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目标企业实际成交的收购价格中扣除有形资产和其他可确认无形资产价值后的余值作为商誉的评估值。第二种方法是以实际的指导性销售交易为基础来评估商誉价值。商誉类无形资产很少同其他资产完全分离而单独出售,因此,指导性销售交易通常涉及的是持续经营企业或专业机构。在此类交易资料中,销售价格在商誉和所有其他资产之间进行分配是公开的。这意味着即使是第二种方法也是依赖销售价格中的余值来评估商誉价值的。
  采用收购价格余值法进行评估时,要有与目标商誉相关的企业销售行为的存在。首先,分析时应当确认目标销售是一种正常的交易。其次,分析时应确认买价代表的是现金等价物的价格。如果有非现金支付方式或递延付款,如获利后支付条件(anearn-outprovision),分析人员应将各种支付方式转换为现金等价物。第三,分析人员应对目标企业所有可认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估价。第四,分析人员应把所有可认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总体价值从总收购价格中扣除,余值即为商誉类无形资产的价值。
  在使用指导性销售交易法进行分析时,分析人员应确认并选择足以与目标企业进行比较的实际交易作为参照物。对某些行业来说(如专业机构),这些指导性销售交易的资料一般会在出版物和期刊上公布,所以容易获取。在这些实证交易中,商誉常以整个交易价格的百分比或目标企业年度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来表示。这些来源于市场的定价倍数,随后被运用到目标企业上,以得出目标商誉的价值。当然我们应注意到,对来源于市场的定价倍数的估计就是建立在资料来源中的每个企业或专业机构销售价格的分摊的基础上的。
  (三)收益途径
  收益途径是通过预期商标商誉能带来的未来的超额收益,进行折现后确定为现时价值。商誉的评估价值取决于其使用价值,即其生存、竞争、发展、获利能力,能为市场所承认,商誉才有真正价值,这正是收益途径的出发点。由于商誉的价值与其形成过程中所投入的成本缺乏直接的联系,而往往取决于它们所能带来的未来超过同行业一般水平的超额收益,因而对商誉的评估,较多的采用的是收益途径。
  二、商誉价值评估的超额收益法
  (一)超额收益法适用性分析
  超额收益法的理论基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国际间经济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显露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间企业投资不仅单用有形资产投资,用无形资产作价进行投资不仅越来越多,而且比重日益增大,尤其象商誉这样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对外投资时的重点,准确评估商誉十分重要。
  1.商誉的基本特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无法具体辩认的资源。
  2.商誉的性质决定了评估商誉用超额收益法商誉性质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总计价账户论”、“超额收益论”,都在商誉评估的发展过程中,起过不同的作用。“好感价值论”其合理在于:人们对企业的印象有好坏之分,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一个因素。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可能来自有利的地理位置、先进的生产工艺、独占的特权、以及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等。但是,对上述这些属性单独计价是极其困难的。商誉的价值并不是由这些无形属性的单独价值计价加总而计算出来的。所以对企业好感的价值难以用货币去计量。由“总计价账户论”支持的商誉评估缺陷在前面我们已有论述,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可以看到总计价账户论从会计计算演变成数学计算,已完全无视商誉的真实性质,从定性上来看,无任何意义了。通过对商誉三元性质中的其它两种理论的评析,“超额收益法作为商誉评估的理论基础,其合理性及优点便逐一显现出来。超额收益论,其科学性在于:该观点把握住了商誉作为资产的基本条件——经济资源、获利潜力、货币计量三要素。
  3.商誉是一个动态概念
  它的存在在于企业与同行业相比,原先某些独占性的优势条件是否仍然存在。若这些曾经是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独占性优越性条件,已成为企业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并为其它企业拥有,成为一般获利条件,此时,商誉存在的基础就消灭了。商誉的存在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大致可以分为内外两因素。外在因素有政治、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消费趋势等。内在因素有产品的品质、技术、管理和推广等。公式是一种静态计量法,不能更好的与商誉的内涵一致。而超额收益法则立足于动态计量,即通过与同行业相比的超额收益的计算,从而确定商誉价值,更多的体现了企业经济资源的获利性。
  4.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它的建立未必一定有发生的各项成本
  商誉的价值形成是建立在超额收益基础上。与企业为形成商誉的花费无直接关系。所以并不是企业为商誉花费越多,其评估值越高。尽管所发生费用或劳务费会影响商誉的评估价值,但可以通过未来预期收益的增加得以体现。这种成本无关性,使得商誉的评估以超额收益为基础,而有别于有形资产中以成本法为基础的评估方法。
  (二)超额收益法原理
  商誉权是一种排他性专有权,不是作为一般商品和生产资料来转让,而是以它们的获利能力来转让。因此它们的价格不是以其自身成本为基础,而是以它们的新增收益来衡量。购买者愿意支付价款,正是由于它们在未来能够为企业创造超额收益,这也就是超额收益法的依据所在。超额收益法的基本思想是:估计商誉为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即企业购买商誉后新增收益中商标或商誉的贡献份额,然后按一定的比率将其折现,得出商誉的评估价值。即:
  商誉=企业每年预期超额收益×每年折现率
  在这个公式中,需要对每年预期超额收益、折现率、折现期限进行确定。
  (三)超额收益的确定
  影响企业超额利润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1)企业的素质: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加工工艺方法、企业管理以及设备、工具、材料等,这是对企业整体素质的综合反映;2)市场环境: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大小、产品的竞争能力等;3)企业及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新兴行业还是一般行业,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企业等等。评估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预期企业由于商誉所带来的超额收益。
  在评估实务中,由于预测远期收益难度大,通常预测一定期限内的年超额收益,再假定以后各年的超额收益同精确估计的最后一年的超额收益,将其分段处理。实际的超额收益要受到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尤其注意那些偶然的、例外的或特殊的因素的影响。例如:当前商誉所有权人在法律上、行政上享有某种特权或某种特殊的限制,致使企业收益偏高或偏低,而这些权利或限制又不能随同转让。由于评估的结果是用来作为正常市场交易的参考,因此,必须对存在上述偏差的实际超额收益进行修正,剔除其中偶然的、特殊的因素,取得正常市场条件下因使用商标或利用商誉而取得的超额收益值,当然,其中应包括对未来收益与风险的合理预期。
  (四)折现率的确定
  由于存在资金的时间价值,等量的货币在未来并不具有与现在同样的价值,所以必须将未来的超额收益进行折现。商誉的评估选用的未来期望收益率主要是折现率和资本化率。折现率适用于一定时期未来收益折算成现值,资本化率适用于永久性、连续的、周期的未来收益。两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因此我们统称为折现率。折现率是商誉评估的重要参数,它的选取直接决定着评估结果。它应体现3方面的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货膨胀的影响,能承担的各种风险(如财务风险、破产风险等)。
  (五)剩余经济寿命的确定
  经济寿命是指从评估基准日到资产丧失获利能力的年限。一般说来,商誉的寿命应与企业的存续期相同,所以一般不专门确定经济寿命,而视为无限期。当然,由于市场竞争和条件的变化,导致某一商标或某一企业商誉贬值,此时商誉的经济寿命就会短于法定、合同寿命或法定经营期限。所以,要维持商誉的经济寿命,需要不断的资本投入。

发布于2019-6-26 14:59 成都

当前我在线 直接咨询我

举报

收藏

资深顾问吴... 股票

帮助10万+好评1912从业8年

总结了大量的商誉“爆仓”案例后发现,多数大户在商誉雪崩前,其产生商誉的核心标的资产在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中的利润贡献比和市值承载比之间都出现了显著背离的现象,比如:相关标的资产可能只贡献了上市公司合并报表20%的利润,但却承载了上市公司50%的市值——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意味着相关公司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商誉减值风险。

发布于2019-6-26 15:02 上海

举报

收藏
问题没解决?995113人选择一键咨询
当前1749位答主在线 | 咨询30秒获解答
该如何预判企业的商誉风险?
  • 湖南 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云南 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苏 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浙江 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南 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浙江 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东 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苏 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东 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浙江 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西 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南 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云南 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苏 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浙江 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南 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浙江 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东 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苏 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东 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浙江 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西 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山西 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蒙古 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东 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东 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林 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疆 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甘肃 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南 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浙江 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疆 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南 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西 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蒙古 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东 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东 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林 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疆 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甘肃 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南 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浙江 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疆 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南 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同城推荐
查看更多顾问
相关问题
相关搜索
搜索更多相关问题
热点推荐
优选券商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搜索更多相关资讯
顾问视频推荐 更多视频
浏览更多不如立即追问,99%用户选择
立即追问

已有34,653,607用户获得帮助

首页>30秒问财 >理财 >该如何预判企业的商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