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于2019-1-28 15:42 北京
发布于2019-1-28 16:59 成都


资深小周经理
同城顾问

理财王经理
同城顾问
发布于2019-7-1 11:12 苏州
发布于2020-12-23 09:48 杭州
昵称已重置
基金经理自购
从一定意义上说,基金公司自购,做的是一件事——稳人心。大家买基金最怕的就是业绩不行,现在基金公司说,没问题的,你看我们基金经理都买了几百万,有员工,带着老婆,爸爸妈妈,都买了几十万,这样一搞,基民会想,现在大家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了,基金经理怎么也不会坑自己啊。
今年基金公司自购有多热呢?
截至11月7日,基金公司总的自购次数已经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79家基金公司自购214次,总金额约27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97次,总金额约为18亿元。
从次数上看,今年基金公司自购次数已超过前3年全年水平。2015年至2017年,基金公司自购次数分别为157次、100次和134次;从净申购金额来看,今年已超过2015年和2017年,已接近2016年全年水平。
再具体到基金公司上,创金合信基金今年自购次数最多,达13次;接着是广发基金、平安大华基金、招商基金和华夏基金,自购次数分别为12次、9次、8次和8次。今年自购次数超过5次的基金公司一共有14家。而去年同期仅有4家公司自购次数超过5次,没有1家超过10次。
可是,笔者发现,有些基金经理大举购买自家基金,实属“情非得已”……
怎么说呢?就是发行新基金,认购金额不够,自己掏钱补上,这样新基金才能发行。投资者对新基金的认购热情冷淡,正所谓“投资者认购金额不够,基金公司自购来凑”。
比如,鹏华基金11月6日发布公告说,公司全体员工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对行业大力发展养老目标基金的充分认同,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将认购鹏华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
在现在的市场情况下,即使国家发布了不少利好,但是市场对新基金的认购热情还是很冷淡,所以才会出现认购金额不够,基金经理自掏腰包的情况。
当然了,也不一定都是这个原因,主要还是鼓舞人心嘛,吸引大家来购买,或者减少赎回。
还有一种自购行为是基金公司因为定开产品的设置原因,必须要进行1000万元的自购,这类更多是因为产品的属性,就不仔细说了。
发布于2019-1-28 15:46
licai...
发布于2019-1-28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