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长征五号B预计发射“国网”08组卫星,有望在9天3发的高密度发射节奏上再次提速。
或受消息提振,卫星产业链全面爆发。涨停,臻镭科技涨超14%,、航天智装等涨超4%,重仓相关公司的卫星产业ETF(159218)一度涨超1.5%。
据了解,“国网”星座是我国首个巨型工程,计划于未来5年发射1300颗卫星,到2035年发射12992颗卫星。
【为什么最近动作频频?“九天三发”意味着什么?】
最近卫星发射新闻相信大家都感觉到很密集,比如7月27日、30日、8月4日星网刷屏的“九天三发”、今天发射的国网08组卫星、捷龙三号火箭为吉利星座密集送星等,都有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性。
观察到,我国巨型星座的发射间隔已从过去的1-2个月,压缩到了惊人的3-5天。这说明我们的卫星互联网建设已经进入高密度组网的实质性阶段。而高频率发射的背后,是整个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的成熟。
比如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能大幅降低成本,像深蓝航天、星际荣耀等公司在推进,多家公司首飞在即。比如卫星,批量化、标准化生产卫星的能力正在形成,目标是大幅降低单颗卫星的成本,未来有望降至百万美元级别。而且商业发射场的建设和运营也在推进。
这种紧迫是因为国际电信联盟(ITU)对轨道资源实行“先到先得”原则:
1.申报后7年内,必须发射第一颗卫星“占坑”。
2.9年内,必须发射完申报星座规模的10%。
3.在14年内,必须完成全部星座部署。
4.超时未完成,资源会被削减甚至取消。
关键是地球低轨的容卫星容量天花板仅有10万颗卫星,而全球规划数量已近5.7万大颗!
所以中国星网的“万星计划”(2035年近1.3万颗)和垣信“千帆星座”(2030年1.5万颗)未来空间和任务是很大的,因为它们目前实际发射量尚不足规划总量的1%,未来十年年均需超千星发射,组网密度将呈指数级攀升。
【产业机会:谁将受益?】
而卫星互联网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会带动整条产业链,最直接受益的就是火箭制造与发射服务。
都说卫星要上天,全靠火箭送。发射需求井喷是确定性最高的,可回收火箭技术的突破是降本的关键,相关企业前景广阔。华泰证券认为,未来几个季度火箭领域可能有重要突破。
而卫星制造也会需求爆发,因为还需要制造成千上万颗卫星,这涉及到卫星平台的结构、能源、推进等,十分复杂。包括地面设备与终端需求也很大,因为卫星在天上,地面需要接收站、用户终端,还有网络建成后,提供通信、物联网、导航增强、遥感数据等服务,赋能自动驾驶、低空飞行(无人机、飞行汽车)、农业、应急救灾等众多领域。
可以说,卫星通信将是未来6G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据长江证券测算,仅星网万星计划就将撬动超2.5万亿市场。
所以大家想要精准抓住个股是很难的,这种情况下指数最为受益——卫星产业ETF(159218)跟踪覆盖全产业链的中证卫星产业指数,军工硬核占比54%,重仓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国家队主导组网任务。
指数重仓呈现高科技集群布局,计算机(15%)+电子(12%)+通信(12%)精准卡位核心环节,截至8月12日近一年涨幅超51%,显著跑赢航天军工大类指数。
全市场唯一跟踪该指数的卫星产业ETF(159218)目前成立不满3个月,但已经验证高弹性:成立以来涨幅达到约20%。近期ETF净流入延续,10个交易日内“吸金”超2600万,显示资金布局意愿强烈。
目前卫星产业浪潮刚启,如果我们参照SpaceX产业链在美股催生多只十倍股的历程,中国卫星互联网的建设浪潮才刚刚拉开序幕,真正的产业爆发和估值重塑还在后路。
作者:三好金融民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