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借贷中,“利息 1 厘” 的表述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 “年息”“月息” 还是 “日息”,不同单位对应的利率和计算方式差异较大。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核心概念区分
1. “厘” 的含义
传统民间借贷:
1 厘 = 0.1%(即千分之一),通常以 “月息” 或 “年息” 为单位。
例如:月息 1 厘 = 0.1%/ 月,年息 1 厘 = 0.1%/ 年。
现代金融场景:
部分平台可能用 “厘” 表示 “日息”,即1 厘 = 0.1%/ 天(需特别注意,日息 1 厘年化利率高达 36.5%,属于高息)。
2. 关键公式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期限
还款总额 = 本金 + 利息
化利率 = 月利率 ×12 = 日利率 ×365(用于判断是否超过法定保护利率)。
二、分场景计算示例
假设本金为 10 万元,期限为 1 年(12 个月),分别计算不同 “1 厘” 的利息:
1. 年息 1 厘(0.1%/ 年)
利率:0.1%/ 年
利息:\(100000 \times 0.1\% \times 1 = 100 \text{元}\)
特点:利率极低,接近无息贷款,现实中罕见。
2. 月息 1 厘(0.1%/ 月)
利率:0.1%/ 月,年化利率 = 0.1%×12=1.2%/ 年
利息:\(100000 \times 0.1\% \times 12 = 1200 \text{元}\)
特点:低息贷款,常见于部分银行信用贷或公积金贷款。
3. 日息 1 厘(0.1%/ 天)
利率:0.1%/ 天,年化利率 = 0.1%×365=36.5%/ 年
利息:\(100000 \times 0.1\% \times 365 = 36500 \text{元}\)
特点:年化利率接近法定高利贷上限(当前司法保护上限为 LPR×4,2025 年 LPR 约 3.45%,保护上限约 13.8%),需警惕风险。
三、注意事项
明确单位: 借款时需与出借方书面约定 “厘” 的单位(年 / 月 / 日),避免纠纷。 示例:合同中需写明 “月利率 1 厘(即 0.1%/ 月)”。
法定利率红线:年化利率≤LPR×4(2025 年约 13.8%):受法律保护。13.8%< 年化利率≤36%:超过保护上限部分可协商,已支付利息不得追回。年化利率 > 36%:超过部分为无效利息,可要求返还。
警惕隐性费用: 部分平台以 “厘” 宣传低息,但可能叠加手续费、服务费等,需计算综合成本。 公式:综合年化成本 =(利息 + 费用)÷ 本金 ÷ 期限 ×100%。
四、常见误区
误区 1:认为 “厘” 默认是月息。 现实中可能存在日息表述,需主动确认。
误区 2:混淆 “分” 与 “厘”。
总结建议
优先选择低息渠道:银行贷款(如信用贷、抵押贷)通常年化利率 5%-10%,远低于 “日息 1 厘” 的高息产品。
拒绝模糊约定:所有利率需明确写入合同,避免口头承诺。
理性评估还款能力:高息贷款可能导致债务滚雪球,需谨慎选择。
如需具体贷款方案,可提供更多信息(如用途、资质等),以便进一步分析。如有资金周转的需求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你自己的额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