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A 股市场在多重利空因素冲击下遭遇 “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午盘跌 6.34%,创业板指暴跌 9.74%,科技股全线下挫,农业、生物科技等防御性板块逆势走强。全球市场同步陷入恐慌,日经 225 指数、韩国 KOSPI 指数等亚太主要股指跌幅超 7%,美股期货延续暴跌模式,纳指期货跌超 5%。在这种极端行情下,是否适合抄底需从宏观经济、市场估值、政策应对、行业分化等多维度综合研判。
一、暴跌根源:全球贸易战升级引发系统性风险
1、美国 “对等关税” 冲击全球供应链 美国政府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加征 10%-34% 的 “对等关税”,直接冲击全球产业链。苹果、特斯拉等跨国企业大幅削减订单,中国对美出口占比 14.7% 的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叠加欧佩克 + 超预期增产导致原油价格跌破 60 美元 / 桶,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
2、美联储政策预期转向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 “不会急于降息”,市场对 “美联储看跌期权” 的预期落空。此前市场押注 6 月降息 50 个基点,如今已推迟至 12 月,这导致美元流动性收紧预期升温,全球风险资产遭抛售。
3、市场情绪极度恐慌 恐慌指数 VIX 飙升至 45.31 点,创 2020 年 4 月以来新高,CNN “恐惧与贪婪指数” 跌至 4,处于 “极度恐惧” 区间。黄金、白银等避险资产同步暴跌,反映出投资者抛售所有风险资产以应对流动性危机。
二、估值与资金面:短期超跌与长期承压并存
1、估值水平分化明显
大盘指数估值仍处高位:上证指数 PE 处于近 3 年 93.4%、近 5 年 78.1% 历史分位数,沪深 300PE 百分位 63.7%,显示传统蓝筹股估值尚未进入安全区间。
成长板块具备吸引力:创业板指 PE 百分位 12.22%,半导体、新能源车等科技板块因暴跌后估值回落至历史低位,部分龙头股动态 PE 已低于 20 倍。
2、资金流动呈现分歧
外资加速撤离: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出超 50 亿元,科技股遭集中抛售,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跌停。
内资逆势布局:中证 A500ETF 连续 3 日获资金净流入 7134 万元,显示部分机构开始布局中小盘成长股。
三、政策应对:中国工具箱充足,内需刺激可期
1、反制措施与产业扶持
中国已对美进口商品加征 34% 关税,并将 16 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同时,稀土出口管制、医用 CT 球管反倾销调查等措施精准打击美方关键领域。政策层明确 “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预计将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基建投资等刺激措施。
2、宏观经济韧性支撑
中国一季度 GDP 增速有望超 5%,制造业 PMI 连续回升,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外需占比下降至 14.7%,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85%,缓冲空间充足。
四、抄底策略:分批布局与风险控制
1、三大抄底信号政策底明确:若央行宣布降准或特别国债发行,可视为市场企稳信号。技术超卖:创业板指 RSI 跌破 30、沪深 300 出现 MACD 底背离时,短期反弹概率提升。资金转向: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超 100 亿元,或两融余额触底回升,显示增量资金入场。
2、操作建议分批建仓:首次买入不超过总仓位的 20%,若指数再跌 10% 加仓至 40%,避免一次性满仓风险。聚焦错杀标的:优先选择 PEG<1、现金流稳定的科技龙头,如半导体设备、光伏逆变器等。严格止损:以买入价下跌8%-10% 作为止损线,防止深度套牢。
结论:结构性机会与系统性风险并存
当前市场处于 “政策底” 与 “市场底” 的磨底阶段,抄底需具备三大前提:贸易摩擦缓和、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国内刺激政策加码。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可关注创业板指 ETF(159915)、半导体 ETF(512480)等指数基金,以及宁德时代、中芯国际等龙头个股;保守型投资者宜等待市场放量企稳,优先配置国债逆回购、货币基金等低风险资产。
核心策略:短期以防御为主,中期关注政策对冲力度,长期布局国产替代与绿色能源主线。在全球贸易秩序重构的背景下,市场波动将常态化,控制仓位与分散投资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想做好股票,需要从开户开始。虽然能开户的证券公司有很多,但选一家可靠、佣金低的不简单。直接加我微信或电话免费咨询,最后再次提醒您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祝您在股票市场中获得理想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