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值再发现的三重逻辑
私募圈流传着一句话:"当所有人都在讨论科技时,就该看看那些被遗忘的角落。"今年初科技股的狂欢盛宴里,石锋资产郭锋悄悄增持消费股的操作让我心头一震。
这位上榜金牛奖的私募大佬私下透露:"就像钟摆,现在该往回摆了。"
1、政策底+估值底的戴维斯双击
星石投资方磊算过一笔账:截至3月14日,国证A指处于近十年75%分位。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现在买股票比买债券划算的概率达到7年最高。
特别是消费、医药这些传统核心资产,经过两年调整,很多龙头股的市盈率已经回到2019年水平。
2、资金再平衡的必然选择
明泽投资马科伟的仓位变动很有代表性。他管理的百亿基金,科技股仓位从年初70%降到55%,多出来的资金全砸向了医药和消费。
这种调仓逻辑很简单——当科技板块交易拥挤度超过85%分位,聪明钱自然会流向洼地。
3、产业周期的默契共振
参加世诚投资策略会时,邹文俊展示的PPT让我眼前一亮。医药领域的GLP-1药物、消费赛道的银发经济、新能源的固态电池,这些看似传统的领域,正在发生颠覆性技术突破。
用他的话说:"传统行业的科技革命,才是2025年最大的预期差。"
二、三大赛道掘金指南
上个月调研某消费龙头时,车间主任指着自动化生产线感慨:"我们现在每条产线都有AI质检员。"这个细节让我意识到,传统核心资产的进化远超想象。
1、消费革命的N种可能
银发经济:适老化改造不只是轮椅拐杖,智能穿戴设备正在重新定义老年消费
情绪消费:解压经济催生的冥想APP、情绪食品赛道年增速超40%
县域消费:下沉市场的家电换新潮,比一线城市更凶猛
2、医药板块的破局点
创新药企的"License out"模式(对外授权)正在改写游戏规则。某减肥药龙头仅凭海外授权协议,就拿下超过全年营收的预付款。
这种"研发出海"的模式,让医药股估值逻辑发生根本性改变。
3、新能源的二次革命
参观某动力电池工厂时,技术总监透露的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比市场预期提前了半年。
更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储能业务已经悄悄打进欧洲电网系统。这种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基建"的转变,可能带来估值体系的全面重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