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本周表现整体偏弱,央行释放稳汇率信号,货币宽松预期延后打击债市情绪。周五央行宣布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部分机构被传限制买入国债和国开债,国债继续高位回调。
宏观基本面:本周公布12月的通胀数据,12月中国CPI同比较11月的0.2%回落至0.1%,环比较11月的-0.6%回升至0%;PPI同比降幅较11月的2.5%收窄至2.3%,高于预期,环比较11月的0.1%回落至-0.1%。虽然服务价格回升势头得到巩固,但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地产投资需求不足和部分领域产能供需不平衡压制PPI表现,财政政策需要保持扩张以促进物价继续回升。
资金面情况:本周投放量有所回落,中国央行本周共开展309亿元逆回购操作,因本周共有2909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整体上实现净回笼2600亿元。汇率压力干扰之下,央行可能会不急于在1月降息。
政策面:1月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通知》表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作用,对符合有关条件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相关的银行贷款本金,在中央财政贴息1.5个百分点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行额外贴息,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1月10日宣布,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主要观点:短期来看,近期央行的降温信号比较明确。一方面,美联储官员近期的发言以及就业相关数据均表明2025年的降息节奏可能继续放缓,中美利差维持高位,汇率约束之下国内降准降息可能延后。另一方面,本周公开市场操作投放量回缩,央行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以解决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的情况,促使短期有所波动。
中长期来看,2025年中国货币政策基调适度宽松,整体流动性宽松的大趋势没有发生实质改变,中长期中债依然存在机会。
策略:央行降温信号明确,短期供需矛盾可能有所缓解,当前市场已经计价部分降息幅度,在降息未正式落地情况下,赔率大幅降低,利率低会存在风险点,利率下行时需提升对交易的重视程度,操作谨慎。但中长期利率下行或仍有空间,回调可适度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