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如下:
存款准备金政策
定义: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作用机制:当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需向央行缴存更多的存款准备金,可用于放贷的资金减少,从而收缩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效果;反之,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动用的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张,刺激经济增长.
特点:这一工具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和告示效应,一经调整,所有存款性金融机构都必须执行,且能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但由于其作用效果过于强烈,通常不会频繁使用.
再贴现政策
定义: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中央银行根据当时的再贴现率扣除一定利息后,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作用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以及规定可再贴现票据的种类,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信贷投放意愿。降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降低,会促使其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进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再贴现率,则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使其减少借款和信贷投放,从而紧缩货币供应量.
特点: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借款意愿,中央银行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公开市场业务
定义: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如国债、政府债券等,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一种政策手段.
作用机制:当中央银行买入有价证券时,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进而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当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时,回笼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紧缩货币供应量,提高市场利率,抑制经济过热.
特点: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等优点,能够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进行微调,是中央银行日常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
联系我开户,可协商佣金费率,享无门槛成本优惠。提供无门槛成本价佣金,期权手续费 1.7 元/张,两融专项利率 4.5%,可转债、ETF 万 0.5,国债逆回购一折。有免费极速交易通道,支持网格交易、量化交易,且支持同花顺、通达信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