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科幻片,最近看了老片《流浪地球》,挺对自己的胃口。看当年票房,虽然冲击50亿目标基本无望,但仅次于《战狼2》的第二票房也足够值得夸赞了。
然而,看到数据,海外票房只占总收入的1.05%,还是挺令我意外。
作为国产首部“重科幻”电影,全新科技、优质特效加上宏大的叙事格局,一点不比国外大片逊色啊,难道是国外影迷不懂欣赏?
抱着存在必有道理的现实主义的态度,我还真去简单了解了好莱坞国际化的道路。
让我吃惊的是,在美国电影近百年的发展史中,也经历过飞速发展的时代,但真正为人所熟知的好莱坞大片,直到70年代中期才真正开始在全球发力。
好莱坞征服观众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也是借助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在全球化大融合的过程中,凑齐天时地利人和,逐渐统一了世界银幕。
熟悉墨菲定律的人知道:任何事都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露出海面的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看事情只看表面,没有深入挖掘隐藏的真相。遇到失败也只是怨天尤人,无法合理评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那必然制定不切实际的计划,最后徒增烦恼。
1
刚入职的年轻人,一旦在单位站稳脚跟,和领导接触多了,总会有种领导也不过如此的感觉。从背后看完全是“中年油腻大叔”的做派嘛,说话做事犹犹豫豫,记忆力、执行力、创新精神也远不如己。
回想当年,我就有这种想法:“不过就是早几年来公司嘛,赶上好时候了。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啊!”
其实,人的能力分成几个阶层。每个层级涉及的主要任务都有很大差异。
初级的能力要先解决自身的问题,比如内心自洽,工作能力,和谐的关系。
而高阶的能力,比如带领组织发展的能力,应对危机冲突的能力,需要拥有相关经验、大局观和判断力,没有一定的阅历是无法胜任的。
能力属性不同,认识不到差距,只能说级别不够。要说孙悟空能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你信吗?
2
拜医学技术飞速发展所赐,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时间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高,按理说我们成长的空间应该更大了。
然而,有没有感觉到,人与人的差距,真的像史铁生说的:“比人与猪的差距还要大”。
是的,时间是越来越多,但时间的使用也必然遵从二八定律。时间都用来干嘛,决定和塑造了你和我。
如果我们每天都在抱怨,那抱怨就融入我们生命。
如果我们每天重复刷朋友圈,或刷低质量的信息,那这也是在浪费生命,也在塑造我们的思想、言行。
对于这些可以累积,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习惯性选择,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无数的重复,无数的积累,更大的投入,更大的差异。我们还觉得,人只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一致嘛?
是的,话糙理不糙,人与人的差距,真的是比人与猪的差距还大。
3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嗜球如命(乒乓球)。
其实打球的动作、理念也就那么十几条,要是研究理论,一本薄册子也就足够了。可为什么上了球台,就感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球的体会,各人的技术框架与核心优势也都不同。说是一回事,打起来那是另外一回事。
记得以前看过一则报道,说加拿大的学校教育,要求学生做木工。当然不是为了培养木匠,而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是要培养一种叫“感知力”的能力。
要让学生体会到,知道理论,理解三角形、正方形等几何与结构物理知识,与把他们应用实践,发挥出来,是完全的两回事。
我觉着,中国大学生毕业后经常被诟病的“眼高手低”,绝对与欠缺这种能力有关。
理论与现实,这中间的差异,没有成千上万次的打磨与反馈,是绝对无法弥合的。
4
我是做期货行业的。和其他所有金融投资一样,暴利的行业往往伴随着巨大风险。
与之配合,也永远不缺各种指导理论,这个派,那个门,彼此互相攻击对方的缺陷,很是热闹。
总的来说,大道至简,投资上真正符合逻辑的理念,其实早都在那了。
大道理讲的太多,人都烦。
于是,一批又一批的交易者前赴后继,涌入市场,渴望用这些看起来简单的道理盈利。
结果呢,亏损出局是绝大多数人的命运。
是他们不懂嘛?我觉得不是!
塔勒布在写《黑天鹅》时明白的投资原理,尼德尔霍夫在写《投机生涯》时又何尝不懂?尼德尔霍夫懂的,《大作手回忆录》中的利佛摩尔又何尝不知?
这些原则、道理和理论,在弥漫着血雨腥风的投机市场,欠缺的可不止一点点。
如果拥有充裕的时间,在交易上可以投入绝大的精力,建议从较小的投资额开始,逐渐体会这个诡谲变幻的市场。
不断学习,但绝不要仅仅学习。不要指望一上来就赚大钱,先生存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用长期的实践与成长去弥合理论与现实的巨大缝隙。
如果没有时间,更没有耐心,性格上也有些难以克服的弱点,那一定不要低估这个市场的险恶。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寻找一位优秀的操盘手,才是你真正的目标。
试想,如果给你看病的医生,是个没有经验的新手,你敢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