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逻辑:从短期节奏看,国内逻辑快于海外。
1.中国进口同比增速在10月达到了6.4%,创下年内最高增速,其中以大宗原料的增长更为显著,一定程度反映出国内制造业情绪的向好;但与此同时,10月出口同比下降了3.1%,反映出海外需求的边际下行。外需需要重点关注,在于2015-2020年间对于GDP的贡献围绕零轴,而在疫后抬升到1%的水平。尤其近期观察到外部高频数据确有走弱,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发电量都有些超季节性下行,且全球不少大国的PMI均出现了回落。
2.的贬值压力减轻,且通胀低于预期,国内大概率会维持宽松货币环境搭配财政工具去发展经济。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化债举措提振。中央财政下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层面,中央财政支出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财政款项直达实体有利于信贷稳步恢复;二是政策预期层面,率超过3%“警戒线”让市场感受到了中央财政兜底的决心,政策的加码对于微观主体的预期和信心恢复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偏好持续改善。
3.国内有向上的边际驱动,而海外是向下的边际驱动。体现在品种上,表现为黑色的走强和原油的承压;体现在商品整体上,由于国内逻辑快于海外,因此商品指数略走强,不少品种以收基差的形式上涨。目前文华商品指数在区间震荡,和3-4月的那个区间(等需求成色的区间)和8月的区间(当时如若没有煤和原油的供应扰动估计也难突破向上)在同一水平上,仍在等待新的驱动。
4.下一周需特别关注中美元首会面。中国于近期重启了对美大豆的大幅采购,美国派政府部门和大规模企业团体来进博会,加上双方互派一系列官员进行前期访问,为本次元首会面进行了非常多的铺陈。中低端产品的关税若减免,对商品需求是利好;而中美关系的缓和无疑对市场情绪是有提振的。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大宗商品”,可获得关于大宗商品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