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央行开始降息、降准被视为逆周期调控政策的起点。从过去三次调控情况看,以政策放宽为起点,通常3至5个月后M2、社会融资规模等金融数据率先企稳回升,工业增加值、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数据的企稳则是在政策放宽后的3至8个月,而CPI、PPI等物价数据的见底回暖则在政策放宽后的10至11个月。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当前,政策时滞已近尾声。首先,外贸局势趋于缓和。今年全球经贸关系有望阶段性缓和,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多元化特征,进出口商品结构也持续优化,外贸压力将有所缓解。
其次,金融业全面强监管取得较大成果,目前已有所缓和。从去年11月起,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的收缩速度开始趋缓。
第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市场准入、社会管理等关键领域的改革红利将激发市场活力,增添内生动力,提升内需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第四,民企发展获得政策支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财税部门纷纷出台支持民营经济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这些都有利于增强民企信心,促进民企投资和生产经营。
预计2019年投资、消费、出口不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我国经济二季度有望企稳,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低后高”态势。
年初以来,中美经贸磋商稳步推进,信用环境逐步改善,财政政策结构性扩张、聚焦扩大制成品内需,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结合年初以来的经济数据、金融数据以及货币财政政策情况,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一定的企稳迹象,未来进一步的经济数据表现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