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常说的“稳健中性”,没了“中性”的表述。市场预期开始改善,股市强劲反弹,实体经济也呈现筑底迹象。但是今年货币政策到底会宽松吗?货币政策宽松的渠道和抓手是什么?一方面,经济增长动能依然较弱,全年稳增长压力较大,客观上需要货币政策发力。另一方面,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回到大水漫灌的老路,导致房价和债务攀升,低效的传导机制使得实体经济问题无法真正获益。可以说,当前货币政策仍然面临着稳增长和稳杠杆的两难处境。因此,围绕全年货币政策的走向,比如说央行流动性将释放到什么程度、特别是央行是否会短期内降准降息,市场争议很多,观点分化。
只要经济不发生超预期下滑,今年央行将降准1~2次,但4月应当不会降准;同时今年央行并不会调整基准利率,反而将实质性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利率并轨,逐步取消贷款基准利率;货币政策仍以稳健为总基调,大水漫灌不会出现,央行将更多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基于此,笔者认为当前股市大幅下调和大幅上涨的概率都较低,大概率处于盘整区间,而只有当下半年实体经济真正复苏后股市才能突破瓶颈加速上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