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运营角度看,它正在逐渐“恢复健康”。过去3年,奇瑞放弃了激进扩张,将精力放在研发、制造和销售体系的改革上。它精简了新车项目和经销商网络,提升了供应链标准。由此带来的成效是,新车型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单车平均售价也从之前的5万元增长至8万元。
但市场的反应似乎有些滞后,奇瑞仍然身陷销售困境。2014年前11个月,奇瑞品牌的国内销量为29.4万辆,已无望完成年初制定的36万辆目标。而定位更高、接近合资公司售价的观致汽车同样表现惨淡,上市1年来,观致3累计销量仅为5928辆。
目前,奇瑞品牌的销量主要靠瑞虎3和瑞虎5两款SUV拉动,但这个市场的增幅正在放缓,且越来越拥挤,单靠SUV无法支撑起奇瑞这个自主品牌;而在轿车领域,新上市的艾瑞泽3和2015年上市的艾瑞泽5能否热卖尚未可知。
更大的挑战来自观致—在最近推出一款SUV车型后,2015年,它没有新产品上市,而这个成立仅7年的新品牌眼下还没有解决经销商网络建设和品牌传播上的不足。截至2014年11月底,观致的经销店为60家,根据原计划,观致应在当年完成100家经销商的建设。“消费者接受一个新品牌,相比10年前需要更多的时间。足够的保有量是必须的。”郭谦在离任前接受采访时说。
在本土汽车品牌生存环境日益严酷,品牌形象依然羸弱的情况下,孙晓东在合资公司中的成功经验到底能帮上奇瑞和观致多大的忙是一个未知数。
奇瑞上一次的高层变动在2010年:尹同跃辞去集团CEO,保留董事长职务,郭谦成为常务副总裁,主管日常业务—这被认为是奇瑞开启改革的重要标志。
如今管理层再次调整,或许会给先前的改革带来变数。是否能坚持之前对的事情,同样是一个考验。
过去几年,尹同跃一直尝试用更现代化的方式管理这家汽车公司。引入职业经理人或许是答案之一,但肯定不是全部。



